研院新闻

    研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院新闻 -> 正文

    华师女生的杰出代表 刘轶先进事迹座谈会召开

    作者:洪山 黄绪 胡泽渊来源: 阅读次数:日期:2012年12月12日

    12月11日上午,教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研究生刘轶先进事迹座谈会在田家炳楼召开。校党委副书记何祥林出席并讲话,宣传部、研工部、学工部、校团委等单位负责人和教育学院师生代表参加。座谈会由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卢治平主持。

      刘轶首先用PPT形式介绍了自己的教育背景、学习唇读的经历,以及学习、生活和社会义工的情况,并提出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力量较为薄弱的特殊教育将最终决定我国教育的综合水平,中部崛起的武汉要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就应当承担文化和教育功能的示范化引导作用,将教育精神融入武汉的特殊教育中。

      来自教育学院的师生代表也纷纷表达了通过日常接触形成的对刘轶的看法。刘轶的导师雷江华首先谈了自己的感受。他用“聪颖机智、勤奋好学、坚毅执着、勇攀高峰”十六个字概括刘轶的品质,表示刘轶的学习热情极高,是主动找他提问、交流最积极的学生之一,学习、生活中有着连正常人都难以企及的坚持和韧劲。雷江华称赞她是“听障群体的楷模,健听世界的标杆”。

      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彭兴蓬认为,刘轶不像是一个有听障的“特殊人”,更像是一个聪明、勤奋、友爱、对生活充满美好追求的普通女孩。赵梅菊是刘轶的研究生同学,两人朝夕相处。赵梅菊说,刘轶的刻苦精神令人佩服,还有她乐于助人的博爱精神也值得学习。学校办杨可军大四在武汉三中实习时曾做过刘轶的老师,有听力障碍却参加普通高考的刘轶不仅没因自己“特殊”而放松要求,反而比旁人更努力,刘轶从不“迷茫”,考研、出国,她对自己的将来有着极为清晰的规划。

      刘慧丽同学说,刘轶在与他人相处时的主动性也令她感触很深,刘轶对同学的嘘寒问暖、细腻关怀和对父母的感恩之心令她感动。有过一年听障经历的研二学生朋文媛对刘轶格外钦佩,很多本来有一点口语能力的听障人因为自己不愿开口而彻底失去说话能力,刘轶坚持学习唇读和发声特别不容易而令人佩服。

      教育学院研究生辅导员马英说,“爱在华师”之外,还有“美在华师”。刘轶体现了华师女生之美,是最美女研究生。这种“美”有三层内涵,一是优雅,二是温和,三是内秀。这是全体华师女生的气质,更是百年学府深厚文化在学子身上打下的烙印。

      宣传部部长郭红霞表示,刘轶拥有美丽的心灵,她一路走过来遇到的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所以刘轶赢得“华师最美女孩”的称号是当之无愧的。她用八个字“坚强毅力、无私奉献”概括刘轶的精神,刘轶不仅能乐观面对并克服困难,同时还能用实际行动帮助他人。学校会继续挖掘刘轶感人事迹,并且进行报道,让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

      研工部部长马海波表示,许多残病人士容易觉得他人瞧不起自己,生活在特殊群体中压力很大。比较之下刘轶的阳光、乐观就十分值得赞扬。校团委书记何金晖称,刘轶为当代大学生传递了无限的正能量,团委会号召广大学生认真学习她刻苦学习、团结友爱、积极工作的精神。

      何祥林在总结发言时用“感动”、“感召”、“感谢”概括了他对刘轶事迹的感受。刘轶在学习、生活、工作上付出的努力和克服的困难令人感动。她的精神与十八大中提出的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24字精神高度一致,具有很强的感召力。何祥林代表学校感谢教育学院对刘轶的关爱和新闻媒体对她的关注。

      何祥林表示,刘轶完美地诠释了三种精神,一是“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二是华师“博学、博爱、博雅”文化精神,三是和谐华师、美丽华师、幸福华师的精神风貌。何祥林指出,在刘轶身上体现出三种精神特质,一是身残志远,自强不息;二是克难奋进,品学兼优;三是助人为乐,大爱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