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院新闻

    研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院新闻 -> 正文

    中国社科院卜宪群研究员做客第188期“华大论坛”

    作者:yjspy来源: 阅读次数:日期:2019年07月01日

    2019622日下午,由研究生院主办、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华中师范大学第188期“华大论坛”在逸夫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研究员做客本期论坛,带来一场题为乡论与秩序:先秦至汉魏民间舆论与国家关系的历史考察的精彩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尤学工教授主持,历史文化学院赵国华教授等教师与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本次论坛,现场反响十分热烈。

     

    讲座伊始,卜宪群研究员简要介绍了研究思路:以民间舆论为视角,以乡论为分析工具,探讨先秦至汉魏之际乡论的发展演变,及其与国家互动关系中的若干问题。重点揭示这一长时段过程中,乡论的起源、发展演变,以及这种演变所体现的乡里民间舆论与国家秩序的关系。

    接下来,卜宪群研究员从乡论的起源及其在秦与西汉的形态、东汉乡论与人物仕进、汉魏之际乡论的新变化等几个方面对乡论的发展演变及其与国家互动关系进行了系统探讨。他认为西周至春秋时期,国人议政并非国家体制内的制度设计,其议论能否发挥作用,仍取决于当政者的主观意志;战国时期,国家形态发生重大转变,但民间舆论与政治权力间的互动关系仍在延续。秦统一后,民间舆论与政治秩序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民间舆论受到压制,以致形成与秦始皇直接对抗的舆论潜流。西汉建立后,逐步放松对民间舆论的控制,用以儒家为主体的思想来改造和影响民间舆论,又将民间舆论与选官制度联系起来,试图在二者之间建立起紧密的互动关系;东汉时期民间舆论在人物仕进支持上的作用已经十分显著,乡论已经构成了乡里生活秩序的一部分,成为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规范。两汉国家权力的介入影响着乡论的方向,改变着民间舆论的内容,也提高了乡论的地位。东汉安帝以后政治渐趋黑暗,地方豪强与大姓名士崛起,体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乡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乡论的主体在若干重要地区逐步落入名士的手中,乡论与国家立场之间出现了严重背离的状况。汉魏之际的国家统治阶层要代表本阶层的利益,又需要重建国家秩序,必须与大姓名士所代表的乡里秩序相妥协,使私法合法化,使统治集权化,九品中正制的诞生便与此有关。汉魏国家正是在这个历史变动中向两晋国家发生着深刻的转型。

    卜宪群研究员对史料的极度熟悉和细致解读,以及对关键信息的敏锐把握,展示了深厚的学术积累和严谨的治学风格,给在座师生以深刻的启发。在师生互动环节,卜宪群研究员耐心细致地回答了师生的提问。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