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队心语:史智引航,探骊史海,淬砺明德,砥砺担当。
华中师范大学明清史硕导团队,是一支由吴琦教授领衔,冯玉荣教授、谢祺副教授、洪国强副教授作为核心成员的学术梯队。该团队依托于历史文化学院深厚的学术底蕴,长期深耕于明清史研究领域,形成了“老中青”三代结合、薪火相传的传帮带模式,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屡创佳绩,而且在历史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团队成员在明清史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研究经验,以扎实的史料考辨与新史学研究方法为特色,不断推动明清史研究的学术创新。近年来,团队围绕漕运、药王庙、盐业水利、阳明学等课题,深入考察明清时期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复杂互动关系,探索国家治理和社会运行的内在逻辑与机制。在此过程中,团队成功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积极参与了国家重大学术文化工程项目《(新编)中国通史·社会史卷》的编纂工作,并在《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团队高度重视对研究生的学术训练和全方面成长,坚持“立德树人、研教并重”的教育理念,通过一系列制度化的团队管理、全过程的学术指导以及全方位的资源保障,实施“教研融合、全程协同”的研究生培养方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团队创新性地采用“读书班+选题孵化”模式,平均每周精心组织一场读书会,师生共读《明史》《大明会典》《万历野获编》等基本古籍,激发研究生从浩瀚的史料中自主挖掘问题,激发他们的学术兴趣与探索精神。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命题作文,而是成为了自主选题的探索者。同时,团队建立了严格的“开题预审-初稿会审”质量把控体系,分别在研二上学期末、研三上学期末组织论文选题预审会和论文初稿会审。团队成员在会上从各自专业研究领域出发,多角度提出修改意见,指导学生完善选题,明确论文修改方向。这种全过程的质量监控,确保了研究生论文的高质量完成。团队不仅注重课堂内的学术训练,还积极组织研究生参与田野调研等实践活动,增强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助推研究生全面发展。近三年来,团队指导的25名硕士毕业生中,有5人论文获校级优秀,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就业去向覆盖中学教师、高校博士升学及企事业单位等多个领域。部分毕业生进入北京、深圳、武汉、杭州等地的重点中学任教,或进入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985高校深造,还有毕业生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湖北省图书馆等事业单位工作,充分展现了团队在研究生学术培养和职业发展方面的卓越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