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导师学院 -> 导师风采 -> 正文

2025年“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王泽龙

作者:来源: 阅读次数:日期:2025年11月17日

  导师心语:传道授业解惑,亦师亦友亦亲。

王泽龙,男,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博雅学者兼任华中师范大学诗歌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长。长期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新诗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200,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0著有《中国现代主义诗潮论》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论《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诗歌》中国新文学思潮研究等论著十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与一般项目多项。曾获教育部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湖北省社科成果一等奖等。20多年来累计指导博士生32人、硕士生119人,培养的研究生基本按期毕业,大多数进入高校及文化教育单位工作,成为学术研究与基础教育领域的骨干力量。

王泽龙教授始终以亦师亦友亦亲的理念构建师生关系,用心打造教学相长、协同共进的学术共同体。他重视学生成长,坚持科研育人、实践育人与情感育人相结合不仅以严师的标尺要求学生恪守学术规范、勇攀科研高峰,更以朋友般的平等姿态倾听学生心声,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宽松而温暖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通过定期举办学术沙龙,开展专题学术讨论,交流学术心得与学术研究成果,并在国际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上为学生创造发言和交流机会积极为学生搭建教学实践平台,推荐硕士生华师一附中等名校实习,有效增强研究生就业竞争力。他培养的硕士生大多供职于各省重点中小学,博士生已在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安徽大学、扬州大学等多所高校扎根成长,陆续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近20项,多人晋升教授、博导。

研究生培养方式上,王泽龙教授倡导有组织的科研,将研究生纳入具有明确学术方向与共同目标的科研团队注重以项目带动团队,按计划培育成果依托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高水平课题,引导学生深度参与从文献整理、理论阐释到成果发表的完整科研链条这种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模式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学术实战能力二十余年来,他指导研究生累计发表CSSCI期刊论文近百篇,其中8论文刊发于《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权威期刊博士学位论文《节奏与中国现代诗歌》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另有十余篇获省校级优秀学位论文奖十多位博士、硕士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带领学生研究、出版学术著作“现代汉语诗歌传播接受研究丛书”多部,整理出版《朱英诞集》(10卷本)(获得2024年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优秀奖)、《中国抗战新诗集文献汇编》(全30册)等大型学术丛书形成了一支有影响力的新诗研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