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师心语:我相信教育是用热爱传递热爱,以心灵叩击心灵,用智慧点燃智慧。
龚少英教授自2005年入职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以来,始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在日常工作中诠释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德风范。在学生们眼中,她是一位以身作则的引路人。她常说:“作为心理学人,对心理学越了解,就越热爱,我要坚持将这份热爱传递给学生们,激励他们做一个心有家国敢于追梦的心理人。”
龚少英教授不仅是本硕博学生的导师,还曾担任2018级应用心理班的班主任。在她的带领下,应用心理班荣获学校优秀班级称号,班级团支部被评为学校优秀团支部,班级中近40%的毕业生成功进入香港名校、985和211高校深造。2020年疫情期间,当教学秩序被打乱之时,龚少英教授积极参与到教育部心理援助平台抗疫活动中,与同事组建团队撰写网络学习和教学推文,出版《网络教学与学习指导手册》电子书,帮助广大师生快速适应线上教学,实现高效学习。她也用行动诠释以专长服务社会的担当。
她在科研与教学领域勤耕不辍,始终关注国家需求和国际前沿。近年来,她先后主持8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带领团队深耕智慧学习与教学领域,深挖不同教学与学习策略发挥作用的机理,在《Computers & Education》《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心理学报》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和翻译教材3部,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教学上,龚少英教授不断探索创新,将新兴技术融入教学,将教育热点问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教育、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使命感。
在研究生指导方面,她坚信育人为本,因材施教,针对每位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研究能力。近几年,龚少英教授指导的研究生中已有5人在Top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6篇,5人获得国家奖学金,1名学生荣获2024年“田家炳杯”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在就业方面,龚少英教授指导的5名学术博士毕业生先后入职双一流、省部共建高校担任心理学专任教师,1名硕士生入职985高校的心理健康中心,其余硕士毕业生则进入政府机构或服务于中小学教育。如今龚少英教授指导的毕业生已遍布全国各地,他们如同种子一般,在各个领域生根发芽、贡献自己的力量,将心理学的价值传递给更多人。可喜的是,一些毕业生已取得显著成就:有的成功申请国家级、省部级课题;有的在中小学教学中取得不俗成绩,其中2名毕业生已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多名毕业生担任所在学区教研员或被评为省市级优秀教师。龚少英教授不仅着力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创新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她还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她相信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潜质,导师的任务就是发现并激发这种潜质,帮助他们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龚少英教授以二十年的坚守诠释了“好导师”的深刻内涵——她不仅传授知识,更点燃学生对心理学的热爱;她不仅培养学生的能力,更致力于塑造具有使命担当的时代新人。她对心理学和教育事业的热爱,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一批批学子的前行之路。
